展会播报

完美对战电竞

水泥仓侧置式搅拌站

首页 > 完美对战电竞 > 水泥仓侧置式搅拌站

甘肃名人(二)——“铁人精神”永放光芒

时间: 2025-02-21 22:44:50 |   作者: 完美对战电竞平台

 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高潮时期,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什么都缺,被誉为“现代工业血液”的石油更是稀缺资源。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全方位的封锁,一切我们急需的物资都在“禁运”之列,包括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材料石油。加上当时地质界流行

  海生石油理论,认为中国缺乏形成石油的地质条件,给我们扣上了“贫油国”的帽子。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不信这个邪,认为我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,在他的研究理论的指导下,国家终于在东北平原找到了大型油田——

  。油田是找到了,但是以中国当时的条件,要开采出石油却是困难重重,是甘肃的石油工人

  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。1929年,甘肃发生了特大旱灾,许多百姓被饿死。玉门也受灾严重,6岁的王进喜用棍子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,才算活了下来。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,8岁的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、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。王家有几亩地被区长以借为名长期霸占,王进喜不畏强权,前去讨要,虽然只要回了几丈白土布,却是王进喜与恶势力抗争的一次胜利。

  油矿正式建立,这是我国的首座油矿,也是抗战时期中国唯一能大规模生产原油并来加工的企业。15岁的王进喜进入油矿当了一名童工,虽然他的年龄小,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。工头经常打骂王进喜,他不甘屈辱,经常奋起反抗,由于人小力气小,打不过工头,反而会遭到更强烈的殴打。他的师傅知道后,给他讲骆驼“攒劲”的故事,告诉他要讲究斗争策略,培养“耐力”。正是这种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,炼就了王进喜刚毅坚韧、倔强不屈的性格。当时,玉门油矿的采油技术被美国技师垄断,一般中国工人是很难靠近钻台的。王进喜在油矿里干了十几年愣是没有上过一次钻台,没有摸过一次石油钻机的把刹。但是肯钻研的王进喜还是揣摩到了不少开采石油的技术。

  国营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队的副司钻。他工作勤快、能吃苦,各种杂活累活抢着干。他说:“

  ”由于对工作认真负责,对同志大公无私。1956年,王进喜被提拔为贝乌5队(1259钻井队前身)队长。同年4月29日,他光荣地加入中国。之后,王进喜带领贝乌5队在石油工业部组织的以“优质快速钻井”为中心的劳动竞赛中,提出了“

  ”的口号,创出了月进尺5009.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,成为中国中型钻机最高标杆单位,荣获“卫星井队”红旗,被命名为“钢铁井队”。

  虽然当时的玉门油田的面积在逐步扩大,产量也在逐年提高,但是生产的石油依然不够用。加上50年代末,中苏关系恶化,唯一的石油进口渠道也被堵死。1959年,王进喜到北京参加

  ,当他看到北京街头的公共汽车因缺油而背着煤气包时,作为石油工人的他感到一种莫大的耻辱,这位坚强的西北汉子,蹲在沙滩北大红楼附近的街头哭了起来。从此,这个“煤气包”成为他为国分忧、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之源。

  王进喜和他率领的1205钻井队抢先报名支援大庆。在誓师大会上王进喜豪迈地讲出了那段著名的发言:

  伙计们,贫血就没有力气,没有力气就等着遭人欺负吧!一个大男人拉家带口子,浑身没力气,拿什么养家糊口?让老老少少怎么指望你?

  我是员,员是干什么的?员是这个家里的孝顺儿子,是下地干活儿的壮劳力!

  上有老下有小,风里来雨里去。你是受苦的命,你就认了吧!同志们,我,王进喜!代表我的井队发个誓。为了让国家永远不贫血,我们自己的血已经烧热了,已经给备下了!为了让这个家里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,我们要不顾一切代价。

  同志们,胳膊粗的都把胳膊举起来,拧成一股劲儿,把落后的穷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!

  王进喜带领40多名钻井队员到达萨尔图车站,下火车后,他首先问钻机到了没有、井位在哪里、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,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。当时的条件极其艰苦,国家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期,物资极度匮乏。石油工人们住在

  萨55井所在地马家窑住了十来天,钻机才运到了。没有吊车、没有拖拉机,汽车也不足,王进喜带领全队用撬杠撬、滚杠滚、大绳拉的办法,“人拉肩扛”把钻机卸下来,运到萨55井场。没有吊车钻机很难竖立起来,王进喜对大家说:“

  ”经过大家齐心协力奋斗,仅用4天时间,就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。井架立起来后,没有打井用的水,王进喜组织工人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,带领大家用脸盆端、水桶挑,硬是靠人力运水50多吨,保证了按时开钻。萨55井于4月19日胜利完钻,进尺1200米,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。

  1960年4月29日,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,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王进喜的腿,他顾不上去住院.拄着拐杖缠着绷带继续在井队工作。第二口油井在打到

  没有重晶石粉制止井喷。眼看着油井和钻机就有报废,危急关头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,但是由于没搅拌机,水泥很快沉在泥浆池底。王进喜毫不犹豫地扔掉双拐,奋不顾身地纵身跳进水泥浆池,用身体搅拌水泥浆。在他的带动下,工友们也纷纷跳进泥浆池。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战,井喷被制服,油井和钻机也保住了。王进喜身上却被碱性很大的水泥浆烧起了大水泡,被砸伤的腿更是血肉模糊。房东老大娘见王进喜连续几天几夜奋战在井场没有回来,感慨地说“

  ”从此“王铁人”的名字传遍了油田,并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,使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英雄“王铁人”。

  1960年7月1日,石油会战指挥部召开庆祝建党39周年和大会战第一战役总结大会,表彰了有突出贡献的王进喜、马德仁、段兴枝、薛国邦、朱洪昌五人。他们被树为大会战的“五面红旗”。这一年,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连续打井19口,完成进尺21258米,接连创造了6项高纪录。1960年6月1日,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。到1960年底,大庆油田生产的原油产量达97万吨。

  1961年2月,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,负责管理分布在大荒原上的12个钻井队。他经常深入到各井场,调查研究,检查工作,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。带领工人们不断从实际要出发搞技术革新,和工人们研制出控制井斜的“填满式钻井法”。他还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摸索出一套高超的“钻井绝技”,能根据井下声音判断钻头磨损情况。他对待工作严格要求,一丝不苟,经常向工人强调:“

  当了大队长后,他深感没文化开展工作的困难,拜机关干部为师,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文化。他说:“

  ”经过两年多的时间,他已经能够独立看报、读文件、学“毛选”,还可以列出简单的发言提纲了。王进喜学习技术知识从始至终坚持学以致用。他说:“

  成为领导的王进喜从不居功自傲,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,对工人和家属关怀备至,而对自己和家人却严格要求。他常说:“

  我从小放过牛,知道牛的脾气,牛出力最大,享受最少,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。

  1964年,王进喜出席了第三次全国人大会议,受到毛主席的接见。1965年他出任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总指挥。1966年领导钻井队创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。1969年4月在党的“九大”上,他以工人代表身份当选中央委员。由于王进喜经常忙得吃不上饭,致使饮食毫无规律,终于积劳成疾。1970年4月,王进喜在玉门参加石油现场会时,感到不适,回到大庆之后,在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。1970年11月15日在北京去世,时年才47岁。王进喜与妻子王兰英生前养育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。儿女们继承父志,继续为中国的石油事业奋战了一生。

  1971年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建成,新馆于2006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发现47周年之际开馆,总理亲笔题写馆名。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、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、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、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、大庆油田企业精神教育基地、大庆市廉政教育基地。2000年,王进喜被评为百年中国“十大人物”;2009年,王进喜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“感动中国”人物;2019年,黑龙江省“最美奋斗者”推荐中,王进喜入选个人“最美奋斗者”。

  铁人王进喜已经离开我们52年了,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将永放光芒。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、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,也集中体现出我国石油工人的精神风貌。铁人精神概括起来包括:“为国分忧、为民族争气”的

  。铁人王进喜不单单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楷模,他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、“独立自主,自力更生”、为民族争光争气的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!

  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、现在,还是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,它将永放光芒。我们中国人要实现中国梦,铁人王进喜是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榜样!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